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伤保险 > 工伤复发如何认定|工伤如何认定

工伤复发如何认定|工伤如何认定

来源:工伤保险 时间:2020-05-05 点击:

  劳动者在工作或视同工作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其它原因造成了对人身的侵害,为了鉴定该侵害的主体而对过程进行的定性的行为。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一般由劳动行政部门来确认。


  概念


  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给予定性的行政确认行为。


  性质特点


  1.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2.属于行政确认行为。确认的结果有四种:是工伤,非工伤,视同工伤,不视同工伤;


  3.属于须申请的行政行为。“不申请,不认定”是工伤认定程序的特点;


  4.单位、职工或其直系亲属一方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先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结论不服的可以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属于前置程序。


  认定依据


  根据我国2011年1月1日实行的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1],工伤一般包括因工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以下情形应当被认定为工伤: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前提条件是“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是两个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同时还得是“因工作原因”而受到的负伤、致残或者死亡。事故伤害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等类似伤害。】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是指非工作时间内,具体讲是开工前或收工后的一段时间,譬如上班时间为9点到12点然后又14点到18点结束一天的工作,但是职工提前在8点30分到岗或者下班后做完收尾工作时间到18点半等等,均可以认定为“工作时间前后”,但是有一点则特别重要,其目的必须是从事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比如为启动机器做准备工作,或者关闭机器后收拾与工作有关的机器、工具等。】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必须同时具备,并且必须是在履行本职工作,这里受到的伤害是“非工作原因”,是来自本单位或者外界的“暴力、意外等”所致。打比方,有人在职工履行工作职责的时候蓄意对职工进行打击报复,对其人身进行直接攻击,致使职工负伤、致残或者死亡等。】


  (四)患职业病的。【即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因工外出期间”含因工出差以及因工临时外出办理业务等,同时必须是在发生事故时正在履行工作职责,即因工作原因外出,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时下落不明。】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新工伤保险条例全文(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上下班途中”指从居住的住所到工作区域之间的必经路途,必要时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对于探亲访友时遇到的人身伤害事故,不能认定为工伤。】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还应该增加关于非法驾驶的问题,这种问题一般驾驶二轮摩托车居多,对于非法驾驶(无证驾驶的)的,达到交通肇事程度的,不予认定工伤。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这是一条法律上的兜底条款规定,由于工伤事故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仅需要专门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范性强制性规定,也需其他法律法规做出相应调整,对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也应当纳入本条例调整的工伤范畴中。】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视同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两个条件须同时具备:“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是指:1、职工突发与工作无关的及并导致死亡。如果是与工作有关的疾病而导致死亡,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认定工伤。2、在工作岗位上突发与工作无关并没有导致立即死亡的疾病,但是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为工伤。】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工致残,已取得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针对转业军人的保护,军人在战斗中或者在履行职责中负伤致残,依据《革命伤残军人评定伤残等级的条件》之规定,军人伤残对于经有关部门评残,取得伤残军人证的退伍军人,如果在用人单位旧病复发,视同为工伤。这主要考虑到革命军人为国家利益已经付出代价,为切实保障革命军人的利益而做出这样的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因故意犯罪;


  (二)醉酒导致伤亡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认定流程


  一、委托代理合同签订前


  (一)、详细听取受伤职工事发经过陈述,并作相应谈话记录,并要求委托人签字,主要记录以下内容:


  1、受伤职工身份情况;


  2、用工单位的大致情况(一般能说出单位名称);


  3、何时建立劳动关系,有无签订劳动合同,有无办理工伤保险;


  4、工作岗位及相关职责;


  5、工资报酬及培训情况;


  6、劳动保护及相关防护措施;


  7、发生工伤事故的时间、地点、原因、受伤部位;


  8、治疗过程,住院时间、医疗费支付情况,受伤后用人单位态度及意见;


  9、受伤职工家庭成员及大致情况;


  10、受伤职工本人的要求及期望。


  (二)、核对相关病历、医院证明是否医疗终结,是否存在过医疗情形。


  (三)、到事故现场作调查与核对,并查明以下内容(路程较远的,应在办理委托手续后进行):


  1、用工单位的名称、单位或工程项目负责人的姓名及联系电话;


  2、单位开办时间事工程的开工时间、竣工时间(应与受伤职工的第一次上班及受伤时间相吻合);


  3、工程发包单位诉讼,便于以后财产保全时暂扣工程款;


  4、与目击证人(工友)取得联系,并留下联系方式,以便作调查笔录;


  5、发生以下情形做相应的证据保全工作:


  (1)、用工单λ或工程施工项目负责人明确表态不承认受伤职工是其职工或不在用人单λ或工程施工地点受伤的;


  (2)、用人单λ或工程施工负责人有殴打、恐吓、驱逐受伤职工情形的。


  (四)、仔细核对,确定是否向劳动监察部门或其它部门进行控诉或要求其主持调解。


  (五)其它,如核对受伤事故发生之日起是否超过一年,如超出一年,则工伤认定超时效,劳动部门不会受理工伤认定。


  二、办理委托代理合同时:


  (一)、应详细向其告知调查、仲裁诉讼程序中律师能够做出具体事项;


  (二)、应明确委托人在办理委托代理合同后应配合律师做的具体事项;


  (三)、应告知委托人在仲裁或诉讼中有哪些风险及相关防范措施;


  (四)、应送达相关委托文书、质量监督卡等;


  (五)、对文化程度不高的委托人,还应详述委托合同的内容及律师收费办法等相关情况以免代理后发生争议;


  (六)、对于风险代理或予多交代理费的情形,应在委托合同着重予以书面确认,避免发生分歧或争执;


  (七)、对于特别授权或办理委托手续后,委托人就回外地工作生活情形的,应在委托代理合同中明确律师的代理权限及特别授权事项。


  三、工伤认定程序(之前也可与对方调解):


  (一)、调查事故发生经过,作相关的证据固定工作,对于一些容易更失或被损毁的证据应及时保全,对一些流动性强或无固定职业的证人要及时作调查笔录。


  (二)、制作《工伤认定申请书》,并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


  (三)、向工伤事故发生地过去部门提交申请书及申请者,并提供以下材料:


  1、受伤职工的身份证复印件及用人单λ工商登记材料;


  2、劳动合同复印件或可证明存在劳动关系或事实劳动关系的材料;


  3、事故发生时病历、诊断证明书,法院记录等医疗材料;


  4、如系机动车事故伤亡的,应扣交警部门的事故认定书或其他有效证明。


  (四)、及时与劳动部门联系,看是否需补充材料。


  (五)、领取工伤认定书或不予受理通知书。


  如对工伤认定申请、劳动部门的不支持的情形,应考虑如下:


  1、是否属其它案由,走其它程序;


  2、是否需提出重新认定申请或向劳动主管部门作出书面报告;


  3、是否需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四、劳动能力鉴定程序:


  (一)、对照《职工工伤与职工病致残程度鉴定》看是否构成伤残及等级程度及护理依赖等级;


  (二)、制作《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书》,并填写《职工丧失劳动能力鉴定表》;


  (三)、制作《生活自理障碍鉴定申请书》;


  (四)、向劳动部门速交相关申请书及医疗材料(包括病历、ct报告单等);


  (五)、领取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障碍等级报告;


  (六)、征求委托人意见,是否申请再次鉴定。


  五、劳动仲裁程序:


  (一)、制作《工伤保险待遇请求清单》;


  (二)、与用人单位联系,可否调解;


  (三)、向劳动争议仲裁递交《申诉书》及证据材料;


  (四)、准备庭前材料并到劳动仲委阅卷了解用人单位的答辩意见等;


  (五)、参加庭审;


  (六)、庭后和解或调解。


  需要材料


  单位和个人申请工伤鉴定须提供:1.工伤认定申请表;2.受伤害职工的身份证复印件;3.劳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4.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及初次治疗病历复印件。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齐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齐材料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纷争诉讼


  如果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或者不认可和劳动者的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负责举证说明。《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一)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的决定不服的;  (二)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三)用人单位对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不服的;(四)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认为经办机构未履行有关协议或者规定的;(五)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


  不予受理


  1.对于工伤认定未能提交充分资料,同时在行政机关发出补正通知书后规定时间内未能做出补正的,工伤认定机关理应不受理。


  2.对于工伤认定超过申请时效的,除特殊原因外(具体指劳动关系的确认、医疗尚未终结等),工伤认定机关可以驳回申请,不予受理。


  3.伤者或者伤者家属、用人单位对所申请的不予受理的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于60日内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高一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起行政复议,或者在90日内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工伤认定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工伤认定程序,依法进行工伤认定,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工伤认定应当客观公正、简捷方便,认定程序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四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按照前款规定应当向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根据属地原则应当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


  第五条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第六条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劳动、聘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


  (二)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第七条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符合要求,属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管辖范围且在受理时限内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第八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当在15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材料完整的,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材料不完整的,应当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申请人提交的全部补正材料后,应当在1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决定受理的,应当出具《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决定书》;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出具《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第九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可以根据需要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应当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进行,并出示执行公务的证件。


  第十一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在工伤认定中,可以进行以下调查核实工作:


  (一)根据工作需要,进入有关单位和事故现场;


  (二)依法查阅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询问有关人员并作出调查笔录;


  (三)记录、录音、录像和复制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调查核实工作的证据收集参照行政诉讼证据收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用人单位、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负责安排相关人员配合工作,据实提供情况和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进行工伤认定时,对申请人提供的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不再进行调查核实。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和格式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要求出具证据部门重新提供。


  第十四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委托其他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或者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五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时,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保守有关单位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


  (二)为提供情况的有关人员保密。


  第十六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七条 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或者调查取得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第十八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出具《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


  第十九条 《认定工伤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用人单位全称;


  (二)职工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份证号码;


  (三)受伤害部位、事故时间和诊断时间或职业病名称、受伤害经过和核实情况、医疗救治的基本情况和诊断结论;


  (四)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依据;


  (五)不服认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部门和时限;


  (六)作出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决定的时间。


  《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用人单位全称;


  (二)职工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份证号码;


  (三)不予认定工伤或者不视同工伤的依据;


  (四)不服认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部门和时限;


  (五)作出不予认定工伤或者不视同工伤决定的时间。


  《认定工伤决定书》和《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应当加盖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伤认定专用印章。


  第二十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作出工伤认定决定需要以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结论为依据的,在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尚未作出结论期间,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时限中止,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一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第二十二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20日内,将《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送达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认定工伤决定书》和《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的送达参照民事法律有关送达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或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四条 工伤认定结束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将工伤认定的有关资料保存50年。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拒不协助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中的《工伤认定申请表》、《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决定书》、《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认定工伤决定书》、《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的样式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统一制定。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3年9月23日颁布的《工伤认定办法》同时废止。

帮手社保|12333社保查询网 www.zbss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帮手社保|12333社保查询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